4)钢筋末端不得有弯曲。 如有弯曲,应先矫直后再加工钢筋螺纹。
5) 钢筋直螺纹的有效头部长度应符合现行法规和规范的要求。
6)钢丝头加工时应使用水基润滑液,不得使用油基润滑液。
(3)钢筋线头检验要求:
1)外观质量:线头表面不得有损伤或锈蚀影响接头性能。
2)形状质量:螺纹头的有效螺纹数不得低于现行标准; 牙顶宽度大于0.3P的不完整螺纹累计长度不得超过2个螺纹周长; 标准接头螺纹头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1 /2
连接套筒长度,允许误差为+2P。
3)标准接头线头的有效螺纹长度应为连接套管长度的≮1/2,其他连接形式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。
4)钢丝端头加工完成后,作业组应对加工后的线头进行100%的自检,项目部质检员对自检合格的线头进行检验。
抽检不少于10%,且不少于10个,检验合格率不低于95%。 合格率低于95%的,项目部质检员对所有线头逐一进行检验,检验合格的线头方可使用,并形成检验记录。
5)不合格的线头应剪掉重新加工。
6)线头尺寸检查:用专用螺纹环规检查,环规应能顺利旋入,环规旋入长度不应超过3P(P——螺距, ). 螺纹检测示意图如下。
连接套检验要求:
(1)外观质量:
1)套筒外表面可以是无缝钢管或圆钢的机加工面或自然面。
2)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或其他缺陷。
3)套筒表面不应有锈迹,但可有少量锈迹或浮锈。
4)套筒外圆和内孔应倒角。
5)套筒表面应有符合JG/T163要求的标记和标志。
6)螺纹牙形应饱满连续。
(2)套筒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。
表1 直螺纹套筒允许偏差(单位:mm)
表2 钢筋机械连接用直螺纹套筒最小尺寸参数表(单位:mm)
1)内螺纹尺寸检查:用专用螺纹塞规检查,塞规应能顺利旋入,塞规旋入长度不应超过3P。 连接套内螺纹检查示意图如下图所示。 (P——螺距)
2)连接钢筋时,钢筋的规格应与连接套管的规格一致,并保证线头和连接套管的内螺纹清洁完好。
钢筋连接接头外观质量及拧紧力矩检验要求:
(1)钢制扭力扳手的使用要求:
1)首先确定要拧紧的钢筋的直径。 直径确定后; 使用专用工具(配备专用六角扳手)插入末端手柄
在调节螺钉的外六角上,旋转专用调节工具,将主刻度显示窗中的主刻度刻线调整到显示窗框上基准线的位置; 参考线在窗框上的位置。
2)用扳手头夹住钢筋,握住手柄上刻好的位置,沿螺旋的旋转方向用力。 当扳手发出“咔哒”声时,扭力已达到规定要求,扳手也同时松动。 短期卸载状态; 这时候,一个操作就完成了。 安装用扭力扳手和校准用扭力扳手应分开使用。
3)检查用的扭力扳手应准确可靠,每年至少检查一次。
(2)钢筋连接接头外观质量要求:
钢筋连接后,标准接头连接套筒外应有外露有效螺纹,连接套筒一侧外露有效螺纹不应超过2P(P——螺距,)。 钢筋连接时,应使用工作扳手拧紧套筒中心的线头。
(3) 钢筋接头拧紧力矩的检验要求: 1) 钢筋接头拧紧后,用力矩扳手检查下表中的拧紧力矩,并作标记。 2)施工单位现场工长、质检员应对接头质量一一进行自检。 合格点用蓝点标注,在建工程结构中随机抽取15%内螺纹尺寸,不少于75个接头使用扭矩检查扳手拧紧力矩,合格点用黄点标注.
当拧紧力矩值不合格数量超过被检接头数量的5%时,应重新拧紧所有接头,方可合格。
4) 每个验收批次的接头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进行抗拉强度试验,并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。 当3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符合相应等级的强度时,该验收批次为合格。 如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,应再取6个试件复验。 复检时仍有1件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的,允许进行复试。 如有2个或3个试件抗拉强度不合格,则直接判该组不合格,不得复试。 则该验收批次应评定为不合格。
5)对连续10批次抗拉强度试验抽样进行现场检验,当一次合格率为100%时,验收批次的接头数量可增加一倍; 7.0.9 《技术规程》方法检验( ); 有限验证的接头产品,按《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》( )中7.0.10方法检验。
6) 现场截取取样试件后,可将原接头处钢筋与同规格钢筋搭接,或焊接机械连接。
7) 对抽样验收批次不合格的接头,应与设计及有关单位研究后提出处理方案。
焊接
钢筋焊接时,应符合下列要求:
(1) 焊接钢筋时,焊接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符合下表:
(2)电渣压焊适用于柱、墙等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竖向钢筋的连接; 不能用于梁、板等构件中水平钢筋的连接。
(3)钢筋工程焊接开工前,参加工程焊接的焊工必须在现场条件下进行焊接工艺试验,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生产。
(4)在环境温度低于-5℃的条件下进行闪光对焊时,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焊; 可增加可调伸长长度,减少变压器级数,增加预热次数和间歇时间。
(5)环境温度低于-20℃时,不得进行各种焊接。
(6)雨雪天焊接时,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。 焊后未冷却的接头不得接触雨水、冰雪,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滑、防触电措施,确保人身安全。
(7)焊接区风速超过8m/s,现场进行闪光对焊时,应采取防风措施。
(8)焊机要经常保养,定期检修,保证正常使用。
电渣压焊工艺要求
(1)电渣压焊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垂直或倾斜(倾角不大于10°)的钢筋连接。
(2)电渣压焊机的容量应根据被焊钢筋的直径来选择,端子应连接紧密,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。
(3)电渣压焊工艺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:
1)焊接夹具的上下钳口应分别夹在上下钢筋上; 钢筋一经夹紧,不得晃动,两根钢筋应同心;
2)可直接或间接用丝环(电极芯)起弧;
3)引弧后,应先进行引弧过程,然后加快上钢筋速度,使上钢筋端面插入液渣池约2mm ,并转变为电渣工艺。 最后,当电源被切断时,上部钢筋迅速压下钢筋,挤压金属液和熔渣。
4) 接头焊接完成后,应稍作停顿,才能恢复助焊剂,拆除焊接夹具; 钢筋直径≤25mm时,渣壳敲除后,周围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应小于4mm; 当钢筋直径为28mm及以上时内螺纹尺寸,不得小于6mm。
(4)焊工在焊接生产中应进行自检。 当发现偏心、弯曲、烧伤等焊接缺陷时,应查明原因,及时采取措施消除。
电渣压焊接头质量检验应分批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和机械性能检验,并应符合下列规定:
1)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,同等级的钢筋接头宜取300根为一批;
2) 建筑结构中连续第二层同等级钢筋接头不超过300根为一批; 接头少于300个时,仍视为一批;
3) 每批随机取3个接头试件进行拉伸试验。
电渣压焊接头外观质量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
1)当钢筋直径为25及以下时,周围焊接包络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应小于4; 钢筋直径为28及以上时,不得小于6;
2)钢筋与电极接触处不应有烧伤缺陷;
3) 接头处弯曲角度不应大于2°;
4) 接头处的轴线偏移量不应大于l。
五方面五:加固安装
钢筋安装
基本钢筋安装要求
1、钢筋的放置应如下:
设计无特殊要求时,竖向、横向钢筋相交时,基础楼板短跨方向上部主筋宜置于大跨方向主筋下方,小跨方向下主筋位于大跨方向下主筋之上。 方向上部主筋宜布置在大跨方向主筋之上,短跨方向下部主筋宜布置在大跨方向下部主筋之下; 次梁上下主筋宜置于主梁上下主筋之上; 主梁上下主筋以上; 当梁与柱或墙边为平面时,梁这一侧的主筋置于柱或墙的竖向纵筋内; 剪力墙横向钢筋在外侧,竖向钢筋在内侧; 地下室外墙和人防墙的竖向钢筋在水平钢筋之外。
2、钢筋扣的基本型,如下图:
3、钢筋安装要点:
(1) 双向受力钢筋绑扎时,应绑扎所有钢筋交点,以控制钢筋位移。 不要错过。
(2)采用22#火烧铁丝或镀锌铅丝绑扎。 为防止钢筋移动,螺纹扣不能直线扣,必须间隔使用正反八字扣。 主筋与箍筋的竖向部分采用扣式绑扎法。
(3) 主筋和箍筋的转角采用扣式绑扎。
(4) 墙体绑扎钢筋时,应面对面绑扎。 将钢筋绑扎在地板上后,应将绑扎线端头弯入混凝土中,即保证所有绑扎线端头都朝向混凝土内部。
(5)安装钢筋时应采用专用定位件固定钢筋位置。 在混凝土框架梁、柱的保护层中,不应使用金属定位件。
4、起始配筋要求如下:
5、结构样例
1)封闭钢筋和拉杆钩结构:
-1 62 页
注:对于不考虑地震作用的非框架梁和悬臂梁,箍筋和拉杆钩的直段长度可取5d; 扭转时取10d。
2)梁、柱纵筋间距要求:
-1 62 页
3)拉杆和螺旋箍筋的结构:
-1 62 页
4) 框柱纵筋连接结构:
-1 63 页
笔记:
1、相邻柱纵筋连接缝相互错开。 同一连接截面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比不应大于50%;
2、图中hc为柱截面长边尺寸(圆柱为截面直径),Hn为柱在楼面上的净高;
5)箍筋、地下柱钢筋锚固、梁上柱纵筋结构:
-1 64、65 页
6)钢筋密实区高度选择表:
-1 64 页
7)角柱、中柱顶部纵向钢筋结构:
-1 67 页
8) 中心柱顶部及柱变截面处纵向钢筋结构:
-1 68 页
9)剪力墙水平布筋结构:
注:拉杆应与剪力墙每排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绑定
10)剪力墙水平布筋结构:
-1 72页
11) 剪力墙竖向布筋结构:
-1 73 页
12)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结构:
-1 74 页
13)地下室外墙钢筋结构:
-1 82页
注:具体工程与图集不一致时,按设计要求施工。
14) 剪力墙洞口加固结构:
-1 83 页
注:孔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固。
15)楼承梁纵筋结构:
-1 84 页
16)楼承梁箍筋密实区范围:
-1 88 页
17)楼板悬臂梁纵向钢筋结构:
-1 92 页
注:钢筋现场验收时注意锚固方式和长度。
18)基础柱纵筋结构:
-3 66 页
注:钢筋现场验收时注意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锚固方式。
19)独立基础加固结构:
-3 70 页
笔记:
1、当独立基础底板长度≥2500时,除外层钢筋外,底板配筋长度可按相应方向为底板长度的0.9倍,错位布置;
2、非对称独立基础底板长度≥2500时,但柱中心距基础一侧基础底板边缘的距离
20) 等截面全长灌注桩加固结构:
-3 102 页
笔记:
h为桩顶进入承台的高度,桩径
21)钢筋混凝土现浇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结构:
笔记:
1.d为桩内钢筋直径;
2、钢筋现场验收时注意锚固方式和长度。
第4章加固施工问题图片与分析
钢筋型号错误,图纸是8mm,现场是6mm
钢筋数量不足,确实是水平钢筋
横梁上部布置过于密集,有效间距不够
钢筋块松动脱落,钢筋下层导致钢筋保护层不足
横梁缺少保护块,钢筋整体偏移,导致钢筋保护不足
柱端箍筋密化区无箍筋
梁箍筋密化区两箍筋间距过大
梁钢筋锚固长度不足
柱筋电渣压焊不饱满